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I 笑傲街头(2)I 镇国寺遗址古银杏与李四光 李自成 I 银杏(51)
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据李四光先生的女儿、中科院院士李林博士自述,李家本不姓“李”,而是姓“库李”,是元末为避战乱,由北方向南方逃难的蒙古族人。最后库李氏在湖北黄冈落脚,为避免麻烦便将原来的蒙古姓氏改成了常见的“李”姓。建国后,进行民族识别,在征得李四光家人们的同意后,就恢复了李四光及其家族的蒙古族身份。2009年10月,李四光入选蒙古族十大杰出科学家。
这座宅院紧邻地质力学研究所的南门,门外有一棵大银杏树。李四光在此居住时,常在这银杏树下边思考边散步,穿过树林之后,自地质力学研究所东侧向北,然后再向东走,直到白颐路(今中关村南大街),再原路折回。这条路人称“李四光小道”。1985年,李四光小道东西走向段被辟为沥青路,1986年被命名为民族学院南路,后改称民族大学南路。李四光小道的南北走向段,今为民族大学西路的南段。
李四光纪念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11号,原是地质学家李四光的住宅,现为其纪念馆。李四光自1962年迁居于此,最后十年(1962年至1971年)是在国家为他专门建造的宅院里度过的。几十年过去了,这个院子还在。为纪念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李四光同志旧居建李四光纪念馆,作为弘扬爱国主义、传播科学技术的教育基地。1989年10月26日李四光诞辰100周年之际,李四光纪念馆建设完成并开馆,全国政协、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和原地质矿产部联合举办了纪念活动,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出席纪念大会作了题为“学习李四光”的讲话,前国家主席、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为“李四光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李四光纪念馆是一幢两层小楼,总建筑面积989.1平方米,有院墙环绕,院门朝北(以前朝南),楼门朝西。院内曲径通幽,有假山、喷泉、果木环衬。每周六对个人免费开放,平常是对团体开放,需提前在纪念馆网上预约。
李四光(1889-1971),字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科学奠基人之一,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领导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1904年,15岁,由湖北省外派官费留学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普通科。
1905年,16岁,参加孙中山等在东京召开的中国同盟会筹备会。孙中山主盟,宣誓加入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最年轻的创始会员。孙中山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李四光用一生实践了这八个字。
1907年,毕业于东京弘文学院,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船用机械。
1910年,毕业于大阪高等工业学校。7月下旬回国参加辛亥革命。次年积极组织支援武昌起义。
1911年,接到清政府通知,到北京参加考试。考试成绩公布以后,他被授予了工科进士的称号。
1912年,被委任为南京临时政府特派汉口建筑筹备员,任湖北实业司司长。
1913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先攻读采矿专业,后转地质专业学习。
1917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学士学位。次年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1921年,接受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就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首次在中国东部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
192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被推选为副会长。
1923年,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许淑彬结婚,同年女儿李林出生。后来女儿李林是物理学院士,女婿邹承鲁是生物化学院士,李林和邹承鲁均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李林和邹承鲁也同李四光一样用一生实践了“努力向学,蔚为国用”这八个字。
1927年,前往南京筹建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北部之蜓科》专著出版。
1928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成立,任所长。筹建武汉大学。在文章《燃料的问题》中反对“中国贫油论”。
1929年,被推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
1930年,兼任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
1931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32年,任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代理校长。
1935年,在英国伦敦、剑桥、伯明翰等地的八所大学演讲《中国地质学》。书中也特别指出:“这个新华夏系的内陆沉降带,我们有证据认为是白垩纪内陆盆地的发展。如果在北部平原下部,钻探到足够的深度,并加以地震勘探,应该可以发现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指的就是石油。
李四光纪念馆对面是紫竹院公园北门,紫竹院北门西边一点的地方,巍然屹立着一棵巨大的古银杏,其高达15米,干周长达8.1米,它粗壮的主干盘曲交错,这里是元代古刹镇国寺遗址。在元代时,西直门外的长河北岸只有这座镇国寺是元代时的大寺,据清《日下旧闻考》载:“镇国寺在白石桥,今废。(元)至和元年三月,命僧千人修佛事于镇国寺……”可见寺庙宏大僧人众多。这棵古银杏就是当年寺内的遗物。相传在明末时,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打到北京时曾在这里驻扎,并将自己的战马拴在这棵树上,所以以后人们就叫这棵树为“李自成拴马树”。有学者著文说李自成在古银杏下栓过战马应是事实。(2018-09-11 北京旅游网)
在紫竹院工作的资深花友说李自成在此古银杏下栓过战马应是误传,网上能查到的信息并不多,镇国寺在丰台还有一处。
位于丰台区中部偏北的镇国寺北街,西起京开路,东至嘉园路,因临近历史上的镇国寺村得名。据《北京市丰台区地名志》载:“镇国寺为关帝庙,村以寺得名。此地有谚语说‘小旱不过五月十三,大旱不过六月二十四(阴历)’,这两天关帝庙开庙烧香,是日下雨,称磨刀雨,俗说是关帝东吴赴会的日子。镇国寺庙宇今已无存,明代已建成村庄。”民国时已成为京城南部较大的村落,村民主要从事蔬菜种植。多年前村落消失,建成多个小区及街巷,其中一条因地处区域北侧而称“镇国寺北街”。(2018-12-06北京晚报)
山西平遥的镇国寺最有名,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界定清单目录中,包括“一城两寺”,一城是平遥古城,两寺指的是平遥西南六公里的双林寺和平遥城北十二公里的镇国寺。(文旅局 平遥古城旅游 2022-05-02 )。以后重游平遥去补上。
通过史料来看看李自成如何进京,在北京42天,以及被迫逃出北京时做了些什么,有历史事件编的京剧,有文物,有历史人物,有影视作品为证。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并且亲自率领大军东征,过黄河、进山西,经大同,克宣府,长驱直入,兵临雄关八达岭,冒死冲杀,死伤无数,久攻不下,愁肠百结,当地老者献计,转而奔袭石峡关。 石峡关建于明朝,与八达岭一样是兵家必争之地,塞外入京要道。守将唐英中计离关,李自成趁隙破关直入,兵逼北京城。后人将此历史事件编成京剧,名为《三疑记》,广为流传。(2018-05-28 旅游委)
相传明末,李自成亲率农民军进攻北京,久战八达岭关隘不下,后绕道西南帮水峪村奇袭石峡关,才一举挺进南口,最后拿下北京城。破袭石峡关成功后,闯王大宴功臣,川陕火头军们设计了一款“牛头餐”以慰劳将士。此餐乡土风情浓郁,大气豪迈,体现了西北人民奔放洒脱的性格。此菜单流传于妫水河畔、石峡关一带。现经多位专家研讨考证,特复原“闯王餐”以飨好食之客。“闯王餐”地址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2018-07-09 旅游委)
“虎峪辉金”为“燕(昌)平八景”之一,元明清时期已负盛名。这三年一直想去虎峪风景区去刷花,因疫情开放的天数极少,希望明年春天能成行。
广安门是外城门,有石道的。这条石道通卢沟桥,是京西要道,骆驼队的铃铛声,几百年不绝于耳。从山陕、河南、湖广、四川、云贵等地由陆路至京城,皆走涿州至卢沟桥官道,自广安门(旧称广宁门)入京,所以必须“安宁”——想当年,李自成的队伍,正是从广安门的城门洞子鱼贯而入,掀翻了大明朝两百多年的宴席。(首都之窗 2021-12-18 )
德胜门箭楼,是明清北京内城保存至今的两座箭楼之一。在历史上素有军门之称,是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民族英雄于谦保卫北京,德胜门外是主要战场;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6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由这里胜利进入北京城。(首都之窗-2022-10-28)
明朝末年(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北京的老百姓在前门大街夹道欢迎农民起义军。清军入关后也从前门大街开进了北京城,公元1644年10月,清顺治皇帝从沈阳来到北京,在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2021-03-12 北京东城)
京剧《铁冠图·刺虎》。明末,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宫女费贞娥被义军所获,因不甘明朝覆灭,暗下“报家仇国恨”的心愿,混入宫中诈充公主准备刺闯。不想闯王赐费贞娥与将领“一只虎”李固为妻,洞房花烛之夜,费贞娥将李固灌醉,刺杀后遂自刎殉国。(北方昆曲剧院 2022-06-22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经典折子戏之一《铁冠图·刺虎》)
正阳门的第二次焚毁,是在明朝末年。当时政治腐败,经济困难,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知道大势已去,便带领太监王承恩出神武门,登上煤山(今景山),在一棵槐树下上吊自尽。四月二十九日晚上,李白成率部撤离北京。据史料记载,当时起义军放火焚毁宫殿及内城九门箭楼。但是,此后何时重建、如何重建,文献无从考证。(2009年05月21日 北京市文物局)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攻入北京,成立大顺政权。但很快就因军心懈怠,无力抵抗入关的清兵,只在四月二十九日于武英殿草草举行了即位仪式,翌日便撤离北京。李自成撤离北京时下令火烧皇宫。(故宫博物院网)
李自成的军队闯入紫禁城,焚毁皇城宫殿,奉先殿的消失或在此时。因此可以初步判断,永乐朝就有、具有近600年历史的建筑为:钟粹宫及后殿、长春宫、储秀宫、翊坤宫、神武门、东北角楼、承禧殿(长春宫西配殿)、养和殿(储秀宫东配殿)、凤光室(丽景轩东配殿)、猗兰馆(丽景轩西配殿)、延洪殿(翊坤宫西配殿)、钦安殿。它们大多分布于故宫内廷的北部,在李自成焚烧紫禁城的劫难中幸存下来。(2020-12-01 北京日报)
北师大文物博物馆现有包括文物、档案在内的各类藏品3万余件,其中多见精品,如殷墟甲骨、商周铭彝、唐人写卷、徽州文书、清代瓷器等。比较完整的新莽货币及韩林儿、李自成等农民政权所铸钱币、明末大顺地方政权官印等,亦颇令人瞩目。其中金乡县印、三彩武士佣、青铜甗等文物颇为珍贵。金乡县印,铜制,高11厘米,宽7厘米,是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地方印章。印面以篆文印有“金乡县印”字样,该篆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九叠篆的风格,背面正楷写有“永昌六年贰月造”字样,反映了当时农民政权的建立和建制情况,制作考究,是难得的文物资料。(2020年01月25日 区文旅局)
李自成(1606—1645年),本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出身农民家庭,明崇祯二年(1629年)率众起义,成为农民起义军领袖。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牺牲,继称闯王。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他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百姓的一致拥戴。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建立政权,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击败明陕西总督孙传庭部,旋即进兵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明亡。其后,由于农民起义军的将领们犯了骄傲自满的错误以及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和鼠疫传染等原因,起义军失利,退出京城。李自成率部转至河南、陕西一带与清军对抗。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他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